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日子(下)
点击阅读《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日子》(上)
作者简介
王新善,1948年参军,入朝作战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、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翻译,为彭德怀、陈毅、陈赓、王树声等高级将帅以及我军炮兵首长做即席翻译。1965年从事军事科研工作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翻译组长。1977年转业从事出版翻译业务,1998年离休。
可亲可敬的彭总司令
入朝前就听说彭总是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,他性格刚烈,作战勇敢,生活俭朴,为人正直,心直口快,有时也很严厉,被惹火了甚至会骂人。我们在他身边工作,起初对他都是敬而远之。
▣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视察
一天,我们刚走出洞口,忽听彭总在办公室用电话训斥一位处长,声音很大,非常严厉,就听他说:“这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,这样浪费,你不心疼!你这是在犯罪!”究竟是何原委,我们顾不得打听,只是吓得躲开了。
彭总平时总是一幅严肃面孔,脸上较少笑容。我们刚到志司时,一看见他总想躲着走,生怕不注意惹恼他,遭到训斥。
但是住在一个洞里,低头不见抬头见,躲是躲不过去的。有一天,彭总吃过晚饭后在洞外散步,我们几个翻译嘻嘻哈哈边走边聊,没注意,正巧和彭总走个对脸!这回躲不过去了,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,机械地向他敬了个礼。
▣ 王新善在朝期间的笔记本
彭总知道我们是俄语翻译,拍着我的脑袋,和蔼地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多大年纪?”我像做报告似的大声答道:“报告首长,我叫王新善,今年20岁!”
接着彭总又问一个翻译:“你多大了?”大老穆回答道:“我19岁。”彭总带着惊奇的目光诙谐地说:“19岁长这么大个子,又高又胖,活像苏联电影《金星英雄》里的阿廖沙。”
彭总又对我们说:“你们都很年轻,朝鲜战场生活艰苦,要好好锻炼自己,把翻译工作搞好。可惜,岸英牺牲了,否则你们会在一起工作。从他身上你们能学到许多东西,将来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。”简短的几句话说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,我们从此再也不躲着他走了。
▣ 毛泽东为李贞授勋
我在给彭总做翻译时,不仅曾遇到不懂的俄文词组,而且还遇到过听不懂的中国话。1952年志愿军炮兵指挥部在山顶洞内召开炮兵会议,彭总讲完话后回到台下坐在长板凳上,我因要做翻译,坐在他身边。他指着李贞对我说:“她是个老红军,打仗很勇敢。”让我给坐在一旁的斯特尔比茨基翻译。
彭总讲话湖南口音很重,我是第一次为他做翻译,心里紧张,话没听懂,可又不能“想当然”。我忙说:“对不起,彭总,我没听懂,请再说一遍。”彭总看了看我,又重复了一遍,我还是没听懂。这下可坏了,我急得心“咚咚”跳,脸“刷”地一下就红了。
心想:这回该挨骂了。彭总看我着急的样子,以为我翻不出来,便问道:“小鬼,是不是不会翻啊?”我一脸的无奈,差点没哭出来,回答说:“不是,我没听懂您的话。”彭总又慢慢地重复了一遍,我终于听懂了,便翻译给斯特尔比茨基听。
事后,我深感内疚,这是我做翻译以来第一次遇到的尴尬局面。晚上躺在行军床上辗转反侧:“她是个老红军……她是个老红军……她是个老红军……”,彭总的湖南口音不停地在我耳边萦绕。我虽出了小岔子,但彭总的耐心与和蔼的态度却给了我莫大的安慰。
▣ 1951年11月10日,中朝俄文翻译合影,从左至右:穆洪铎、作者、朝鲜翻译、马隽佶
从表面上看,彭总是位很严肃的人,实际上他非常和善、平易近人,特别关心下属。炮兵会议结束后,为出席的代表们放映电影,我因要做翻译还是坐在彭总身边。彭总握着我的手问道:“你在哪里学的俄语?”我说:“在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。”
彭总接着又说:“只有这点文化是不够的。我们现在是战争时期,等打完仗,回去还要搞建设,没有先进的科学和文化,是建设不成现代化强国的。”
他一边说,一边用右手拍着我的手像慈父教导孩子似地继续说道:“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科学家、文学家。我们除了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外,还要学习我们现任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,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。”
他看了看我,似乎又怕我没听懂,便问道:“我说的,你听懂了吗?”我说:“我听懂了,今后一定好好学习。”彭总的话说得我心里暖乎乎的,烧得我脸火辣辣的。前者是因彭总的谆谆教导,后者是因自觉惭愧。
我把彭总的话记在日记里,作为座右铭经常翻阅,并且制定了学习计划,决心加强自身学习。朝鲜战争结束后,我曾随总军械部代表赴苏联学习考察,后又争取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,毕业后成了一名轻武器科研人员。此为后话。
▣ 1952年,美机狂轰滥炸志愿军总部驻地的桧仓金矿,山上累累弹坑为证!
彭总在朝鲜战场日理万机,不但要指挥千军万马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作战,还关心部队的文艺生活,并时时想到浴血奋战在前线的志愿军官兵。
一天,我们听说彭总要亲自审查文工团的节目,便溜进彭总办公室旁边的会议室。进去一看,里边没几个人,只有彭总和政治部、司令部的几个人坐在那里。
志司文工团的五六个演员在汇报演出,有大鼓、单弦、快板、小合唱等短小精干的节目。我觉得不如京剧好听,但又不敢溜之大吉,而彭总却饶有兴致地把每个节目看完。
▣ 1953年4月24日,上海越剧演员赴朝慰问英勇的志愿军官兵。
汇报演出的节目内容都是歌颂志愿军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,时间一小时左右。彭总看完节目后热情鼓掌,并说:“演得好!前方战士每天都浴血奋战,他们中间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。你们这个小分队很适合到前线阵地演出,小分队行动方便,不像京剧那样麻烦。你们要多创作志愿军奋勇杀敌、爱护朝鲜老百姓一草一木、为人民争光的节目!祝你们演出成功!”
彭总讲完话,走到每个文工团员面前,细细地查看他们的乐器,并慈爱地对他们说:“带好你们的‘武器’,到前线要注意安全。”彭总的话语重心长,举止感人肺腑,处处体现出他对战士们的深厚情意。而我原来想溜的念头早已被彭总的言行所打消了。
司令部的一夜
桧仓这个小镇,在1952年以前一直未遭敌机轰炸,矿山照常开工。百姓的生活虽十分艰苦,但日子过得还算安宁。
尽管每天都会听到防空的警报声,但飞抵上空的大都是过路飞机:这些飞贼或是去北部轰炸、袭扰,或是被我空军追击由北向南溃逃。大家对过路飞机已司空见惯,不以为然了。
美李伪军在谈判桌上捞不到半点好处,在战场上又屡遭惨败,龟守在三八线,寸步难行。我军在三八线和东、西海岸建立了牢固的地下防线,敌人企图再度攻入朝鲜北部的梦想已成泡影。桧仓这块蕴藏着丰富矿藏的宝地,敌人曾垂涎三尺,现在已是可望而不可及了。于是敌人决定摧毁桧仓矿区,彻底炸毁这个小镇。
进入七月,敌侦察机不断在志司上空盘旋,这是不祥之兆,是敌机轰炸的前奏。志司紧急动员起来,做好防空和防空降的准备。山上部署了一个高射炮团,洞口前挖了射击掩体,我们除平时配备的手枪外还补发了冲锋枪和手榴弹,以防不测。
矿山的机器也开始转移到安全的地方,唯有老百姓无处藏身。他们平时就住在小草房里,如遭遇轰炸,这些草房就会毁之一旦,人员也会遭到重大伤亡。
▣ 战争中的平民百姓
关键时刻彭总不忘百姓安危,他下令把司令部变成临时防空洞,一旦敌机轰炸,就让老百姓进洞避难。每到夜幕降临,老百姓就带上他们的铺盖,来到彭总和其他首长居住的洞口前,男男女女,扶老携幼,各自找一块栖身之地,躺在洞口前的平地上。
夜间有志愿军战士站岗放哨,保证平安无事。如无情况,一觉天亮,各自回家,傍晚再来。如遇敌机轰炸,大家就往洞里钻,保证安全。
要知道,这可不是一般的洞,是彭总指挥作战和生活的洞,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!我开始真不敢相信会让老百姓进彭总的洞躲避敌机轰炸,万一混进坏人,那还了得!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,彭总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的安危。
▣ 防空洞
一天晚上,老百姓照例来到洞口前就寝,约十时许,人们都已进入梦乡,忽听防空哨兵敲响了警钟:“当当!当当!防空!防空!”远处传来了敌轰炸机群的轰鸣声,躺在地上熟睡的老百姓从梦中被惊醒。
在志愿军官兵的带领下,老百姓迅速而有秩序地进了洞。敌人派出十余架B-52型轰炸机,对矿区、居民点、志司驻地狂轰乱炸,投下无数颗重型炸弹。小镇被炸,一片瓦砾,弹坑累累,许多弹坑都炸出了水,犹如小水泡子一般。矿山的部分设备被炸毁,幸亏之前都转移及时,损失不大。
▣ 1952年,作者在驻防志愿军总部的37毫米高射炮阵地上。
山上的高炮阵地利用阻拦射击向敌机射出了密集的炮弹。37毫米小高炮的曳光穿甲弹划破夜空组成一道道火网;85毫米高炮射出一组一组炮弹,连续在空中爆炸。但因没有雷达配合,很难击中目标,战果并不理想。尽管如此,还是打乱了敌机的飞行编队,破坏了敌机的投弹命中率,许多炸弹都落在了空无一人的山顶上。
朝鲜老百姓和我们都躲在山洞里,只听外面净是炸弹落地爆炸的轰鸣声。儿童和妇女们都惊恐万状,我们安慰他们不必害怕,几十米厚的山洞,B-52轰炸机的炸弹是穿不透的,最多是弹个脑壳。
矿区也有来不及躲避而被炸伤的老百姓。我看到一个被泥沙盖满全身的朝鲜老大爷,被志愿军医务人员用担架抬进洞里,经抢救保住了性命。
▣ 1952年,朝鲜战场被击毁的英国坦克,右一为作者
司令部霎时间变成了救护所,狭窄的过道挤不下众多的老百姓,我们就打开自己的小木屋,让老人、妇女和孩子进来休息。几分钟后,炮声、轰炸声渐渐稀落,敌机返航。朝鲜老百姓细细查点自己的亲人,发现那些睡在志司洞口的人家无一伤亡。
老乡们激动得热泪盈眶,怀着感激的心情握着志愿军同志的手不停地说:“柯玛卜希米答(谢谢)!柯玛卜希米答!(谢谢)”
- End -
文字 | 《八十回眸》
作者 | 王新善
图片 | 《八十回眸》 网络
更多精彩
敬请关注“外交官说事儿”
倾听外交
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
联系我们